.jpg)
湿地自然环境
湿地自然环境也有其规定,包括地势平坦、地形开阔、湿润,森林茂密、有湿润水源,河堤和水田间作为利用的自然环境,如河沟、小溪以及村边的撂荒地,一般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直接修成梯田,划定树木栽植的地方,并和森林的间距适当拉大,利于排灌。
湿地土壤管理
湿地的土壤管理工作一般分为全面管理和定期管理两方面,其中,全面管理包括在阶段的施肥、防治病虫害、播种、灌溉等。
1、全面管理
(1)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畜禽养殖等。
(2)施肥管理主要包括化学肥料的施用、牧草种植、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
(3)种子种植应控制化肥用量,以免烧苗,从而影响牧草质量,提供牧草所需的养分。
2、定期管理
(1)定期检查作物生长情况,以确保粮食安全。
(2)在收获、加工和仓储等环节应特别注意对牧草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控制。
(3)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工作,应保证草场面积的合理分布,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4)牧草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牧草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合理的安排栽培计划。
3、收获期管理
(1)播后牧草种子应在种植后40天、60天、70天后收割,收割后进行清洁田间作物、耕翻土地、浇水施肥等。
(2)及时收割时应将牧草连根拔起,防止受害虫、鼠害。
(3)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虫害、降低收割时的机械伤害。
(4)种植牧草收割后要及时浇水施肥,恢复其正常生长,为来年生产打下基础。
四、种植方法
1、选择土壤
(1)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土壤种植,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酸性土壤为宜。
(2)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种植地不能是洼地、盐碱地,同时要注意在种植前将土壤进行深翻,同时要在底部施加底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施肥后将土壤翻耕耙平。
2、播种育苗
(1)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此时气温适宜,播种后要注意遮阴降温,温度不宜过高。
声明: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https://www.5556662345.com/zMmO2WSy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