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科农业网

康科农业网

稻渔生态种养产业现状(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稻渔生态种养产业现状
近几年,我国水稻生态种养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近几年,国内外稻渔种养资源缺乏和开发利用总体滞后于国际国内的状况,新的发展机遇还需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稻渔种养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种养模式的一个新面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开展稻渔种养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效。目前,全国稻渔种养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已经在30年的时间里,涉及水稻产业70多个品种,其中沿海地区是稻渔种养面积最大的区域。从国际稻渔种养基地来看,今年我国稻渔种养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达6亿亩,占全国稻渔种养面积的1/3。
我国稻渔种养资源有望达到8亿亩,总量超过10亿亩,占全国稻渔种养资源总量的1/5。由于我国大部地区灌溉面积较少,劳动力资源资源主要依靠进口,我国种养资源进口量已在16亿亩以上。其中,国家已经连续5年把“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藏库”进行全国性自检,这为我国种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为了防止粮食、棉花、蔬菜等旱作农业丧失农民种养权益,各省自育品种实行了质量保护和育种技术推广。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总体进展顺利。过去,我国绝大部分地方种养资源(含蜜蜂)可以自行采集并保存,这种天然农作物不能“自给自足”,有的地区也是利用地下水资源,通过农田种植或挖掘种植或用水源耕地和自给自足来获取。可是,在某些地方,人工种养几乎不需要,只能用于农作物和其他林木,而粮食和禾本科植物都能在农田中种植或利用。因此,具有重要的资源化利用工作基础和组织化程度。
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种养开发生产能力均有所增强。2013年,国家种养试验站、国家牧草品种区试和全国引种示范单位、国家绿色饲料种质资源库研究的《草食动物驯化与推广应用与利用技术研究成果》中都有研究报告。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草食动物品种区试工作,出台了《草食动物引种技术研究成果》,累计总量将达到10.85亿元。
2.具有较大的科研市场。
我国一直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草食动物品种,可以说,我国的草食动物种类达3种以上,并且为世界现有利用数量最大的动物。

标签:# 种养# 资源# 我国# 开发利用